多數(shù)影友都知道在
石家莊360度全景展示拍攝時景深與光圈的關系--即F值越大[光圈開得越小]景深越大。但這種說法必須需滿足焦距固定,拍攝距離固定時才成立。同樣的F值,焦距改變會影響景深,拍攝距離改變也會影響景深。以100毫米微距為例,如果拍攝距離在近攝的十幾厘米,即使光圈收小到F16,景深也只有幾厘米。如果拍攝距離在20米以上,使用最大光圈2.8,景深仍可從10米到無窮遠。這說明,使用長焦端、近距離、大光圈拍攝景深最淺,人體的呼吸起伏及前后的晃動足以造成“跑焦”。
尼康17-35鏡頭,5米以外可視為無窮遠,28-70鏡頭7米以外可視為無窮遠,80-200鏡頭大概20米以外可視為無窮遠??梢赃@樣理解,所有鏡頭,在其無窮遠的拍攝距離上,最小光圈與最大光圈的景深相差不多。如果被攝的主體位置超出了鏡頭的無窮遠米數(shù),使用較大的光圈[較小的F值]時,能夠獲得較高的拍攝速度,增加畫面的清晰度。
還有一點影響畫質(zhì)的因素:快門速度。即要處理好速度與穩(wěn)定拍攝的關系: 盡可能的提高速度是抓拍、追拍的制勝法寶。相機在動,主體在動,凝固清晰畫面的唯一辦法是成倍的提高快門速度。不要相信防抖,不要相信速度是焦距的倒數(shù)。多數(shù)相機都有“運動檔”,把相機設置在這個程序檔上,看看
石家莊360度全景展示的設計工程師們是如何選擇速度的:200mm的焦距,400感光度時,速度一般在1/1600秒以上。比鏡頭的倒數(shù)1/200秒提高了3倍!我在拍攝飛鳥時,由于距離足夠遠,景深不是問題,速度控制在1/3000-1/4000秒最好。有必要時光圈開到最大。我的所有鏡頭都沒有“防抖”功能,無論拍攝固定畫面的風光、建筑還是花卉、人物、飛鳥,在保證所需景深的前提下,光圈盡量開到最大,縮短凝固畫面的時間。論壇中常??梢钥吹健拌F手、鐵臂”這樣的詞匯,我看除非是鐵了心才能做到鐵手,因為無論你選擇怎樣穩(wěn)定的姿勢握機,都能從取景器中清楚地看到畫面隨脈搏的跳動!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,只有連拍才能彌補速度的不足,連拍4-5張,總有一張快門在兩次心跳的間歇釋放,熟悉你的鏡頭和了解你的相機便顯得尤為重要。希望我上面所說的會對你有所幫助。